佛教知识 佛菩萨有固定的形象吗? 释迦传承

佛教知识 佛菩萨有固定的形象吗?

佛菩萨的形象,和认识佛菩萨的问题,我这儿要分两个层面来讲。一个层面是佛法境界中的,一个层面是我们凡人世界中的。佛法境界中,比如说佛陀的报身像,有三十二大丈夫相,八十种随形庄严,还有菩萨们的法相真身,形...
阅读全文
佛教知识 悲悯就是慈悲、怜悯 学佛受用

佛教知识 悲悯就是慈悲、怜悯

我们再来说悲悯,悲悯就是慈悲、怜悯。 总说出家人慈悲为怀出家人慈悲为怀,好像慈悲为怀就只是我们出家人的事,其实这种概念是不对的,慈悲为怀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德品。为什么不慈悲呢?六道众生都是我们轮回中...
阅读全文
佛教知识 怎么去理解报恩呢? 释迦传承

佛教知识 怎么去理解报恩呢?

报恩这两个字我们经常会听到,顾名思义就是回报恩情嘛。一个修行人对于别人给予我们的任何的大小恩德都要感恩于心,这也是身为人一个最基本的德品。那么既然有恩情存在,我们首先就要弄清楚施恩者是谁。我的佛陀恩师...
阅读全文
佛教知识 佛渡有缘人,无缘不渡 释迦传承

佛教知识 佛渡有缘人,无缘不渡

“佛渡有缘人,无缘不渡”,这句话的本意,不是佛陀不渡,佛陀是何等的大慈大悲,希望每个众生都能够解脱成就,不是不渡,是渡不了,没有学佛的因缘,是渡不了的。 为什么呢?比如我们有一块土地,如果我们想要在这...
阅读全文
佛教知识 消灾祈福它到底是有没有用呢? 佛教故事

佛教知识 消灾祈福它到底是有没有用呢?

我们经常都想消灾祈福,还有过年过节的时候,都要到庙子去烧香来膜拜,祈求佛菩萨能够保佑我们。它到底有没有用呢?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因果的道理,种善因得善果,种恶因结恶果,根源就在于我们要行善断恶。你...
阅读全文
不除嗔心,一切徒劳 学佛受用

不除嗔心,一切徒劳

贪瞋痴是修行人的三大阻障品,不除此三阻障,修行无有成就的可能性,故修行人欲出离生死轮回,必离此三障碍,方能三业清净,无复垢障,直达彼岸。 于此三阻障品中,瞋心乃是安忍的大敌。所以要调伏身心,修习安忍祥...
阅读全文
佛教知识 佛教不是盲目的崇拜偶像 佛教故事

佛教知识 佛教不是盲目的崇拜偶像

问:那基督教认为佛教是一种盲目的崇拜偶像。您对这个说法怎么看呢? 答:这个问题很好。我想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说明一下。首先,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宗教,但是只要这个宗教是善良的、是帮助他人的、是...
阅读全文
佛教知识 佛法的修行本身就在生活中! 学佛受用

佛教知识 佛法的修行本身就在生活中!

佛法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面,能够让佛法就足够的生活化吧。请问法师,针对这句话您可以稍微详细的给我们说明一下吗?其实这个问题的概念是混淆的。我简单的说吧,怕复杂了,大家一时不好消化。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...
阅读全文
佛教知识 我为什么得不到加持? 学佛受用

佛教知识 我为什么得不到加持?

佛法上的法义有严格的规定,任何人不合法度是得不到加持的。为什么得不到加持?是什么原因带来的呢?就是自己修行上还有问题,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太重,还没有去除,或我执太强,或修行不真诚,或对佛菩萨、对佛法还...
阅读全文
是非口舌乃因果,忍辱愧行方为尊 学佛受用

是非口舌乃因果,忍辱愧行方为尊

是非口舌乃因果,忍辱愧行方为尊 现实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发生口角而纠缠不休,乃至演变成互相拳脚相向,酿成大祸。 然而情绪过后,一切的后果终究需要自己来承担,惋惜感叹“早知如...
阅读全文